文献翻译
出处:GABRIEL C. GHERASIM . Aesthetic and Methodologic Resources of Ezra Poundrsquo;s Poetry[J].DOI: 10.2478/abcsj-2013-0006
原文: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Canto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and difficult works belonging to literary modernism makes possible, precisely due to this observ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dimensions of Poundrsquo;s work that have either remained in a programmatic stage or should be revisited more closely in order for their meanings to be discerned. lsquo;Analyticityrsquo; and lsquo;scientismrsquo; can be considered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Poundrsquo;s work, with both aesthetic and methodologic meaning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se two dimensions of Poundrsquo;s poetry as they appear in the second and the fourth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In conclusion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Poundrsquo;s analyticity and scientism could still be considered valuable from an aesthetic or methodologic point of view.
Keywords: Ezra Pound, analyticity, scientism, aesthetics, methodology, imagism, referentiality, modernism, vorticism
Introduction
The present study starts out from a series of interrogations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viving certain aesthetic resources in Poundrsquo;s writings,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the explicit suggestions contained in the works of a writer who, in his poetics (understood in the broadest sense of the term coined by Aristotle to designate artistic production),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modernity. It also points out the inherent ambiguities caused by reception difficulties, the complexity of his work and, equally important, by the authorrsquo;s esotericism. My article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ne can analyse the aesthetic and methodologic legacy of his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future of poetry (as far as the analytic and scientist dimensions are concerned), apart from a series of other considerations that could also be highlighted in his work: this means that the present working hypothesis excludes the assessment of Poundrsquo;s aesthetics and methodology through the lens of his pro-fascist political orientation, his antisemitism, his literary criticism, his economic conception, and so on. Nowadays, one can find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works linking his aesthetics and method to his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views; what I will attempt to do is to separate aesthetic and methodologic considerations from those of any other kind; my approach does not argue in favour of “pure aesthetics,” but rather tries to discover whether one could still write analytic and scientist poetry after Pound, either in his spirit or against it.
In what follows, Poundrsquo;s aesthetic resources are reasse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visiting the theory of modernity; although my article is not an explicit comment or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modernity according to Pound, it is based on the widely accepted critical assumption that Ezra Pound should be considered rather a critic of literary and aesthetic premodernity and a groundbreaker or advocate of modernity from this perspective; if one adopts political modernity as an assessment criterion, then Pound should be regarded as its critic, in the sense that he was an ideological enemy of liberal democracy and capitalist economy. Consequently,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modernity would not be possible in his case, because his views on literary and aesthetic modernity did not coincide – at least from a temporal perspective – with his views on political modernity. Fundamentally, imagism is the aesthetic theory of modernity according to Pound, and this new aesthetic dimension inaugurated a movement that T. S. Eliot named, from Pound onwards,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dern poetry” (1978: 58). Ezra Poundrsquo;s new aesthetic option aimed at breaking the barriers of established literary canons (including here symbolism, realism or romanticism) to move towards a theory of modernity; at any rate, there were many influences that brought about Poundrsquo;s original orientation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throughout the present paper. The attempt to establish precisely which part of his poetry and which part of his essays contributed to laying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ism is also a difficult one; nevertheless, I can identify two crucial moments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aesthetics and the methodology of modernity in Poundrsquo;s work: the first is primarily linked to the programmatic essays written in his youth, between 1910 and 1915; the second one – rich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as Pound clarified his earlier options – is marked by the essays he wrote in the 1930s. By and large, the first moment includes The Spirit of Romance (1910), Ripostes (1912), A Few Donrsquo;ts by an Imagiste (1913), Vorticism (1914). Poundrsquo;s later essays, in which the aesthetic direction of modernity was much more clearly outlined, started with How to Read (1931), ABC of Reading (1934), or Guide to Kulchur (1938), to mention only those that are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the present study. I will primarily discuss here his aesthetic manifesto, Vorticism and the essay entitled ABC of Reading, in an attempt to illustrate with examples two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his aesthetic and methodologic thought: analyticity and scientism.
At this point, I would like to make an important observation: I have chosen these two dimensions of his aesthetic thought based on two reasons. First, I believe that both the analytic and the scientist poetry have not been sufficiently explored in Poundrsquo;s work, although the American theorist of modernism provided many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approaches of poetry in the two directions mentioned above. This is precisely the reason why there is an insufficiently developed aesthetic and methodol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译文:
庞德诗歌中的美学与方法论价值
摘要
研究《诗章》是现代文学中最复杂、最困难的工作之一,需要通过观察,才有可能对其特征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庞德作品的各个方面特征要么仍处于计划阶段,要么应该更仔细地重新审视,以便辨别它们的含义。 “分析性”和“科学主义”是庞德作品的相关特征,既有美学意义,又有方法论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间庞德诗歌的这两个方面特征。总之,问题在于从美学或方法论的角度看,庞德的分析性和科学主义是否依然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庞德,分析性,科学主义,美学,方法论,意象主义,参考论,现代主义,贪婪主义
介绍
本研究从一系列询问入手,恢复庞德作品中的美学价值是否具有可能性,既考虑到了那些为现代主义诗学(从广义上理解,这个术语是被亚里士多德用来定义艺术作品的)理论奠基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所提出的明确建议。还指出了接受,庞德作品的的复杂性,还有作者的体验论所造成的内在矛盾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除了他作品中所强调的一些其他的考虑,人们是否可以分析与诗歌未来有关的其作品中的美学和方法论价值(从分析性和科学主义的角度):这意味着目前的工作排除了从亲法西斯主义、排犹主义、文学批评、经济观念等视角来评估庞德的美学和方法论。如今,人们可以找到大量的作品,把他的美学和方法论与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观点联系起来;我将尝试做的是将美学和方法论与从任何其他角度上的考虑分开;我的方法并不赞成“纯美学”,而是试图发现,继庞德之后,是否有人能够写出评论性与科学性诗歌,无论他的诗是赞同或是反对庞德的思想。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庞德的美学资源被重新从现代性理论的角度审视,尽管我的文章并不是对庞德现代主义的明确评论或解释。而是建立在被广泛接受的批判假设之上的, 即埃兹拉·庞德被认为是文学和审美的前现代主义批评家,一个开创者。从这个角度看,他是现代性的倡导者,如果以政治现代性作为评价标准,那么庞德就应该被视为批判者,因为他是自由民主和资本主义经济意识上的敌人。因此,在他看来,全面的现代性理论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对文学和审美现代性的看法并不一致,至少暂时,从他对政治现代性的看法来说是这样。从根本上说,意象主义是庞德的现代性美学理论,这一新的审美维度 ,引起了“现代诗歌的起点”的运动(1978:58),这场运动从庞德开始,以艾略特为代表。埃兹拉·庞德的新美学选择旨在打破已有的文学经典(包括这里的象征主义、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走向现代性理论;无论如何,庞德最初的方向受诸多影响,本文会进行讨论。试图精准确定他某时期的诗歌和某一时期的散文有助于奠定现代主义的基础,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庞德作品的美学和方法论现代主义中,我可以确定两个关键的时期:第一个主要与他青年时(1910-1915)写的散文有关;第二个更丰富、更全面,是以他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文章为标志,因为庞德澄清了他早期的选择。大体上,第一时段的作品包括《浪漫的精神》(1910年)、 《还击》(1912年)、 《意象派的几条禁令》(1913年)、 《唯美主义》(1914年)。庞德的后期散文,现代主义美学倾向就呈现得更加清楚,从《如何阅读》(1931年)、《阅读ABC》(1934年)或《库尔丘尔指南》(1938年)开始,这里仅提及与本研究特别相关的内容。我会主要讨论他的美学宣言、漩涡主义和题为“阅读ABC”的文章,试图举例说明他的美学和方法论思想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分析性和科学主义。
在这一点上,我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察:我基于两个原因选择了这两个层面的美学思想。首先,我认为庞德的作品中评论诗和科学家诗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尽管美国现代主义理论家对诗歌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什么未来诗歌的分析性和科学主义的美
学以及方法论资本不够完善的原因。本文接下来两节将解释分析性和科学主义作为审美和方法论概念的含义。另一方面,就埃兹拉·庞德提出的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而言,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关键性模糊: 我将在结论中更详细地讨论关于分析性和科学主义含义的含糊之处。 本研究试图确定他们的澄清是否有助于精准确定一个人写分析诗或科学家诗的方式。总之,人们应该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例如,在庞德的作品中《埃兹拉·庞德百科全书》提到了科学语言的存在,而没有提到分析立场。我认为,这意味着对庞德的美学和方法论的评估仍有相当大的余地,这可以从解决20世纪最困难的文学作品,其中所发现的模棱两可之处得出方法。
最后,庞德作品中仍有待探索的美学和方法论价值如下:尤其是1950年以后,人们可以谈论埃兹拉·庞德留下的宝贵财富。由休·肯纳撰写的第一个重要的此类研究于1951年出版,随后是T. S. 艾略特于1954年编辑的开创性的文学散文版; 从那以后,人们目睹了专注于埃兹拉·庞德整个作品的专业领域的出现(Ruthven 19; Nadel 13-14)。
埃兹拉·庞德分析性的意义
探讨庞德作品中分析性的意义,首先要澄清他的分析方法,而不是揭示美国诗人对分析诗歌本身可能性的明确意义。实际上,仔细研究庞德的分析方法,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分析诗本身是否可以根据这一分析方法的要素来写。当然,这一目标应该由诗人自己来完成;本研究仅仅是从审查庞德的分析方法开始,来思考这一可能性。
对于庞德来说,分析方法是一种指导或在诗歌创作中成为先导的一种技巧; 这就是为什么我想首先提出分析作为方法和作为的审美态度这二者的区分。分析性作为一种方法论会损害其美学内涵,这种思想源于庞德对一般美学理论和传统文学理论中最常见的批评和语言学运动的普遍怀疑。然而,另一方面,庞德的目标是审美,因为他的分析方法旨在激发读者的自主性,他们能够拒绝诗人的主导作用和透明的现实主义;同样的审美态度使他强烈谴责心理和知性小说的审美方向(Sherry47-48)。因此,如果人们应该接受上述方法分析和美学分析的区别,那么后者是一种程序化的宣言,而不是一种愿景;例如如果人们应该考虑收集庞德的《诗章》,那么澄清其含义的可能性就在于理解他将审美信息转化为实践,同时运用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从美学的角度看,庞德拒绝了这种无节制的抒情诗以及言论、意象和思想的情感流动,他似乎赞成把《诗章》分成更小的部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任务需要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批评的批评智慧(Moody470)。就分析方法而言,在《诗章》第101页中,庞德明确指出“首先实现精确术语”,“让他(诗人)分析欺骗性性任务和假的基本理论。”但是,对旁德来说,谴责术语的不精确和虚假的基本理论意味着什么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澄清了庞德分析性的美学意义,它与哲学分析性有所不同。人们在这里谈到现代主义诗人重新思考文学审美地位后,他们的基本态度。一个人在这里谈论一般的表达 现代主义诗人重新思考文学的审美地位;例如,赫尔姆受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末哲学中形而上学学派的强烈影响。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相似,赫尔姆试图使用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概念,他对外部世界的现实与良心的内在流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太感兴趣,他更关心的是后来试图通过类似智力的漩涡状组织要素打破现实(Beasley 35)。这一方向在庞德年轻时发表的大量论文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反驳》(1912年),庞德在书中谈到了赫尔姆在“金融时报”中的影响。另一位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虽然最初被布拉德利的理想主义所说服,但1914年后受到罗素基于分析事实、科学方法和经验事实的重要性知识等基础理论的强烈影响 (Beasley 46)。
然而,庞德拒绝了原子论者对语言与现实之间对应性的看法,他试图从弗雷格和罗素的分析和哲学方向,以及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符号学(Wolfe186-190)形成他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
换句话说,一种陈述的真实性不仅取决于它与一套规则和事实的对应性,而且主要取决于自我将除纯粹的社会与语言法则之外其他事物内化的能力。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是对的,但如果不知道,你就不可能是对的。正如庞德所说,言语行为不仅是一个“好猜测”、“直觉”的问题,还有“逻辑”。(Wolfe 194)
因此,我想对庞德的美学分析性和方法论分析性进行区分,与庞德的意象论、语言、外指性及拒绝叙述性和整体性的对立一致,后两者是其方法分析性的组成部分。我现在将解释庞德作品中分析性的三种含义。
因此,意象论是他美学分析的决定性组成部分。意象主义在1914年出版的题为《漩涡》的美学宣言中被有计划地解释出来。 这一宣言通过意象主义是什么以及意象主义不是什么两种方式定义了想象主义。意象主义不是像未来主义那样具有批判性的前卫运动,它应该被认为是印象的最终版本(“加速印象派”);意象主义不是修辞,因为它拒绝诗歌的无用叙事元素和不必要的文体装饰;意象主义不是象征性的,因为它不接受联想、典故和类比;意象主义不能被哲学语言所同化,因为意象不是庞德所说的概念,而且哲学语言不会创造出意象。但是,什么是意象主义和意象?在他的纲领性宣言的第一篇中,庞德接受了此种意象的定义,“它是一个知识分子” 以及“瞬间的情感情结”(471)。然而,庞德是通过对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美学本质化而得出这一定义的。这一定义也受到了东方主义研究者欧内斯特·费诺洛萨的影响。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意象主义是一种创造,而不是一种批判的宣言;它是对真理的一种分析性的审视,试图建立一种像散文一样的诗;它是一种控制态度,旨在捕捉超越语言范畴的客观现实;它是对诗歌形式的审视。从分析性角度,1913年3月出版,意象主义的信条内容如下:
Ⅰ.“事物”要直接处理,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Ⅱ.绝对不要使用对叙述没有作用的词。
Ⅲ.关于节奏:以音乐短语的顺序组成,而不是按节拍顺序。(庞德1914:462)
在构思他的美学宣言之前,早在1911年,埃兹拉庞德就以他所谓的“发光细节的方法”预测出了他的意识形态方法。这种发光细节方法是根据他的直觉,还与意象中包含一个词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意义的对应关系的可能性有关(Beasley 6)。在庞德的作品中,形象将成为本质的、活生生的原子,它们在现实世界和主观经验之间起中介作用。在他的分析性美学阶段,庞德偏爱的意象影响了语言,因为诗性语言可能使经验造假。对这一思想写出的诗歌读者来说,将语言转换成意象的必要性,以及减少诗歌语言转为具体细节的必要性对他们有很大影响。在1913年出版的另一卷题为《诗》的散文中,庞德宣布了意象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简单、明确和缺乏文体装饰。 然而,意像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排除了从元语言的角度解释它们的可能性。最后,在1914年,庞德的想象成了“漩涡主义”。大体上讲,就是表现主义、新立体主义和意象主义聚集在一起,而未来主义则在另一个阵营中”(467)。艾略特(10)坚持庞德的美学观点,应该脱离先锋主义的理论比如未来主义:与其把庞德的美学观点与先锋运动融为一体,还不如欣赏他在诗歌中坚持的规则和正式的方法。人们还应该提到,大约在1912年左右,埃兹拉·庞德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者雷米·德格蒙特的分析方法的影响:他坚持意像和文字之间的直接对应,或者为了名称和用词的清晰性;庞德的文章“新雕塑”似乎讨论了一种象征性现实主义的可能性- 一个模棱两可的标签,可以被解释如下:象征主义的美学应从意识形态的选择中依次加以分析,例如,象征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这样的,从美学的角度来表现诗意的音乐性,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表现出“感觉的直接性和表现的精确性”(Sherry 54)。庞德自己的分析方法同时被象征主义者的美学和意识形态所吸引。
庞德的方法论分析性在他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文章中不那么明显;在40年代出版的著作中有了明显的雏形。 其中最重要的是1934年出版的《阅读ABC》。正如我已经提到的,庞德的分析方法包含两个基本维度:一方面诗意义、语言与外指性,另一方面是对叙事主义和整体主义的批判。庞德年轻时就试图创作融合神话、历史、政治和比较文学的诗歌。 这一目的与他分析语言词源的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Beasley 13)。但费诺洛萨在设定庞德分析方法再次具有决定性作用; 1908年这个东方学者去世后,庞德拿到了他的手稿,并对费诺洛萨关于诗歌语言中陈述真理的重要性和追求语言在诗歌中的真正意义而感到惊讶。费诺洛萨在他的题为《中国书面文字作为诗歌媒介》的简短的方法论宣言中,提到注意诗性语言的两个错误:“我想专业语法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差劲。它们的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句子表达“完整的思想”;另一种是表示“完整的思想”。 我们实现了主语和谓语的结合”(6)简洁地说,挽救真理和诗性语言的意义是在语言和现实的本质之间建立同一性,这对于汉语的意识形态是必要的,这意味着这种语言不涉及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区分。选择方法论分析性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庞德。首先,在1931年至1933年期间,庞德进行了一系列的无线电实验,试图克服他目前的不成熟的视野,并采用一种新的想法,使其具有新的概念。在他的戏剧理论中,情感与意义是可分离的。对于庞德来说,旋律是一种多愁善感的创作风格(即在词源意义上的音乐感伤主义)的表现。 朗涌调不同于希腊术语戏剧的词源意义上的事件和行动(Fisher24-26)。同样的观点主导了庞德对新古典主义戏剧进行分析的尝试,试图将哲学真理与戏剧化的事件和道德榜样区分开来(费舍尔28)。庞德在外指性和语言意义上的分析方法在《阅读ABC》中十分明显:
Ⅰ. 使用分解(17-18)进行语言描述;
Ⅱ. 在没有精确的参照的情况下,语言和事实之间的对应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般的陈述也应该有一个参考,才能是真实的(25-26)
Ⅲ. 意义或外指性是“诗意创造”(集中)(36);
Ⅳ. 需要找到符合但丁的“客观范畴”(37);
Ⅴ. 有三条基本规则使语言充满意义;
Ⅵ. 句子的结构可以成为意义的障碍(73)。
最后,庞德的分析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互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0695],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分裂句和假分裂句外文翻译资料
- 盖茨比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外文翻译资料
- 庞德诗歌中的美学与方法论价值外文翻译资料
-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的《权力的游戏》中文字幕翻译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外文翻译资料
- 弹幕视频信息安全机制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外文翻译资料
- 目的论视角下的婴幼儿用品品牌翻译外文翻译资料
-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外文翻译资料
- 《罗密欧与朱丽叶》对莎士比亚时间谜题的解决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