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辣椒消费与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关系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12-22 06:12

英语原文共 23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收录文章预览:提前在线发表

中国成年人辣椒消费与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关系研究

Z Shi, M Riley, A W Taylor, A Page

引用本文如下: Z Shi, M Riley, A W Taylor, A Page,中国成年人辣椒消费与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国际肥胖杂志》2017年3月31日接受文章预览;doi:10.1038 / ijo.2017.88。

这是一份即将出版的未编辑的同行评审稿件PDF文件。NPG会提供这份手稿的早期版本作为一项服务。稿件在最终格式发布之前需要进行复制、排版和审查。请注意,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影响内容的错误,并且所有法律免责声明均适用。

中国成年人辣椒消费与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关系研究


Zumin Shi 1,Malcolm Riley 2,Anne W Taylor 1,Amanda Page 1

阿德莱德大学医学院;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P.O。 邮箱10041 阿德莱德,南澳大利亚 5000,澳大利亚。

电子邮箱:Zumin.shi@adelaide.edu.au

通讯作者:史祖民副教授
阿德莱德大学医学学科,7楼,健康与医学研究所,北大街,
阿德莱德,澳大利亚,5005。电话: 61 8 8313 1188; 传真: 61883131228; 电子邮箱:Zumin.shi@adelaide.edu.au

关键词 身体质量指数; 辣椒摄入量; 中国;成人; 队列研究
书眉:成年人辣椒摄入量与超重或肥胖
利益冲突:我们声明我们没有利益冲突。

背景: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死亡率的降低与辛辣食物摄入的频率有关。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地检验辣椒摄入量与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从1991年至2011年跟踪调查了年龄在20-75岁的中国成年人。膳食数据通过家访的方式收集,数据来源为1991,1993,2000,2004,2006,2009和2011年为期3天的食物记录。分析中使用Cox回归。超重或肥胖被定义为BMIge;25公斤/平方米。
结果:12,970名成人完成了平均9年的跟踪调查。在对126,884人的跟踪调查过程中,3,203名受试者出现了超重/肥胖现象。在辣椒摄入量为0,1-20,20.1-50,ge;50.1克/天的人中,绝对超重/肥胖发病率分别为每千人26.4,22.3,24.4和20.5。因此,辣椒消费与超重/肥胖发病率呈负相关。在对年龄、性别、能量和脂肪摄入量、吸烟、饮酒和体育活动调整后,累积平均辣椒摄入量为0,1-20,20.1-50和ge;50.1克/天的人的超重/肥胖发病率分别为1.00,0.81(95%CI 0.73-0.89),0.77(0.69-0.86)和0.73(0.63-0.84)(p表示概率lt;0.001)。在超重/肥胖发病率方面,辣椒摄入量与性别、收入、教育和居住地(城市/农村)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结论:辣椒摄入量与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发生率成反比。

引言

世界范围内,辣椒是最常用的辛香料之一1。辣椒消费的地理和文化差异很大。例如,辣椒摄入量在亚洲国家比欧洲国家高2。在中国,超过30%的成年人每天食用包括辣椒在内的辛辣食物3。有研究已证实辣椒及其活性成分辣椒素对身体有积极作用,包括降低死亡率3、肥胖4和鼻炎发病率5,以及增加肌肉力量6。然而,墨西哥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辣椒消费与胃癌发病率呈正相关7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辣椒和辣椒主要辛辣成分——辣椒素(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和能量平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8。来自动物研究的证据和小型临床试验表明,辣椒消费可能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并增强脂肪氧化4,8-11,尤其对于非常规辣椒消费者12来说,这种效果更加明显。因此,辣椒消费可能有助于预防肥胖。然而,辣椒消费和肥胖在大规模人口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的证实。只有一个横截面研究评估了辛辣食物消费频率和肥胖之间的关系13。与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果相反,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CKB)的研究中,在50万中国成年人中,辛辣食物的消费频率与超重或肥胖发生率呈正相关13。然而,这项研究测量的是“辛辣食物”的摄入频率和其他细节,而不是收集详细的食物摄入信息,尤其是辣椒的摄入量。在CKB独立于体重指数的队列研究3中,辛辣食物消费与死亡率呈负相关。另一个来自中国的横断面研究表明,对辣椒的偏好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但该研究未对身体肥胖情况进行调整。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目标是前瞻性地研究辣椒消费与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研究样本

CHNS调查是一项基于家庭且持续开展的研究,涵盖中国九个省的人口(代表5.53亿人)。本研究包括9次数据采集(即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和2011)15,16。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聚类抽样过程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选择样本。被选中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这项研究,但1989年的饮食摄入量只涉及中年人。自1997年以来,因农村移居和城市建设等原因导致部分人没有接受后续跟踪,因此将同一社区的新家庭作为补充样本加入调查。参与1989年至2006年的全过程调查的成员超过60%。该调查获得了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机构审查委员会和国家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中国)的批准。所有参与者都获得了知情同意。 1991年至2011年之间的调查显示,年龄在2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有29,220人。在一个调查年度(否则包括在其他调查年度)中,我们排除了一些异常数据,这些数据为:没有饮食摄入量(n = 13793),能量摄入量超常(男性:gt; 6000 kcal或lt;800千卡;女性:gt; 4000或lt;600千卡(n = 651),孕妇或母乳喂养(n = 798)或BMI超常(lt;14或gt; 45 kg / m2,n = 38),年龄gt; 75岁(n = 2202)。总计18,611人参与了包括辣椒摄入量信息录取在内的两批以上的数据收集。在排除那些在超重/肥胖的基线(n = 5641)人群后,12,970参与者被纳入最终分析。
结果变量:超重/肥胖
每次数据收集时都要测量身高和体重。超重/肥胖被定义为BMIge;25kg/ m 2。

暴露变量:辣椒素摄入量

每一批数据收集时,在被采访者为期三天的食物消费调查过程中,所有家庭的库存食品、从市场购买或从花园采摘的食品、调味品及食物垃圾都被称重和记录。个人膳食摄入数据是由接受培训的研究人员收集的连续3天每天24小时的饮食回忆。这份数据收集了个人保存的膳食记录与最终膳食数据,包括食物数量、膳食类型和消费地。家庭中每个人的食用油和调味品消耗量是用家庭摄入的热量加权计算的。膳食测量的详细说明之前已发表15。膳食评估方法已验证能量摄入情况。双标记水法测定的报告中,能量摄入与总能量消耗的相关系数为男性0.56(plt;0.01),女性0.60 (plt;0.01)。利用中国食品成分表将食品消费数据转换为营养素摄入量。中国的辣椒既可作为新鲜食品消费也可作为干燥产品消费。我们计算了每个人在每个时间段的累计平均辣椒摄入量(不包括甜辣椒),以此来减少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代表长期习惯摄入量18。例如,1991年的摄入量用于1991年至1993年之间的后续研究,1991年至1993年摄入量的平均值用于1997年至2000年之间的后续研究,等等。辛辣食物的习惯摄入量仅在2009年通过“你喜欢吃辣椒或辛辣食物吗? 1)否,2)有时(le;2次/周),3)经常(3-4次/周),4)通常(ge;5次/周),5)不确定”的问题和“你喜欢什么样的辛辣食物? 1)微辣,2)中辣,3)重辣,4)不确定”的问题提出。
协变量:
通过使用结构化问卷调查的形式,每一批数据都收集了有关社会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方式因素的详细信息。我们将以下构造变量考虑在内以反映社会经济地位,主要包括:教育(低:文盲/小学;中等:初中,高中:高中以上),人均年度家庭收入(记录为低,中,高三分位数),城市化等级(记录为低,中,高三分位数)15。身体活动水平(任务的代谢当量,(MET))数据是基于自我报告的估计活动时间(包括职业活动,家庭活动,交通活动和休闲活动时间)和体育活动的时间收集的。吸烟状况分为非吸烟者,戒烟者和当前吸烟者。血液样本测量(仅在2009年)包括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19。测定血液C反应蛋白(CRP)用日本试剂Denka Seiken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将糖尿病确定为FPGgt; 7.0mmol / l,HbA1Cgt; 6.5或已知糖尿病(根据其提供的医生诊断报告)。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高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高于90mmHg,或已知高血压患者。

统计分析

辣椒摄入量记录为四个级别:辣椒消费分别为0,1-20,20.1-50,ge;50.1g/ d。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组与连续变量组之间的差异。在Stata中使用xtreg命令建立随机效应模型,根据年龄、性别、能量摄入和调查年份,评估辣椒摄入量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并结合时变累积辣椒消耗量和协变量来计算风险比。使用3种模型:模型1调整年龄、性别和能量摄入;模型2进一步调整摄入脂肪、吸烟、饮酒、收入、城市化水平、教育和身体活动。模型3进一步调整了两种饮食模式(传统的南方模式和现代模式,基于我们之前的出版物20进行因子分析)。传统南方模式的特点是大米,猪肉和蔬菜摄入量高,小麦摄入量低;现代饮食模式摄入大量水果、豆浆、鸡蛋、牛奶和油炸产品。Cox比例风险假设通过对Stata中stphplot语法生成的log-log图进行可视化检查,显示没有任何偏差。在敏感性分析中,我们还使用基线辣椒摄入量或最近的辣椒摄入量作为暴露变量。为了评估1991年至2011年所有参与者(包括基线时超重/肥胖的参与者)累积辣椒摄入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了与上述模型3相同的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并调整协变量。所有的分析都是使用STATA 14.1(Stata Corporation,College Station)进行。当p lt;0.05(双侧)时考虑统计性意义。

结果

在基线上,与不食用辣椒的人相比,辣椒摄入量大的人收入较低,体力活动较多,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小(表格1)。随着辣椒消费量的增加,能量摄入量也增加。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辣椒平均摄入量约为15克/天(补充图1)。辣椒摄入量的中位数为50克。每次的调查显示,约有30%的参与者在3天内食用了辣椒。在食用辣椒的人群中,约有30%的人辣椒摄入量超过50克/天。与非辣椒消费者相比,中度辣椒消费者(lt;20克/天)的能量摄入量较低,但高辣椒消费者的能量摄入量较高(补充图2)。在辣椒消费者中,辣椒摄入量和能量摄入量呈正相关。2009年,累积辣椒摄入量与自我报告的摄入量频率和对辣椒的偏好呈正相关(补充图3)。辣椒消费与传统饮食模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14,plt;0.001),与现代饮食模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06,plt;0.001)。与非辣椒消费者相比,中度辣椒消费者即3.32(0.13,6.51)MET/周和重度辣椒消费者即4.27(0.80,7.73)MET/周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调查年份后,与更高的体力活动水平有关(补充表1)。
总体而言,有12,970名成年人接受了9年的跟踪调查。在对126,884人的随访中,3,203名参与者出现超重/肥胖。辣椒消费与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呈负相关。超重或肥胖的绝对发病率分别为26.4、22.3、24.4和20.5/千人年,累计平均辣椒消费量分别为0、1-20、20-50、gt;50g/d(表2)。在对年龄、性别、能量和脂肪摄入量、吸烟、饮酒和体育活动进行调整后,食用辣椒0、1-20、20-50和gt;50 g/d的超重/肥胖危险比(HR)分别为1.00、0.81(95%CI 0.73-0.89)、0.77(0.69-0.86)和0.73(0.63-0.84)(plt;0.001)。在进一步调整总体饮食模式后,这种联系略有减弱,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高血压后没有改变上述相关性。累计平均辣椒摄入量与性别、收入、教育和居住地(城市/农村)在超重/肥胖风险方面没有相互作用。如果我们使用基线辣椒消费和最近的辣椒消费作为暴露变量,也会发现上述联系。

在对2009年数据的横断面分析中,70%的参与者食用了辛辣食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0925],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