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机电产品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13 10:01

FDI对我国机电产品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标志之一,其地位在国家之间不但加强。FDI的流入,不仅是资本的投入,更是管理经验、先进技术的流入,因此FDI成为了发展中国家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了吸引外资更是不但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的同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吸引外资政策。然而,在大量外资流入的同时,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的机电产品,其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为主,主要集中于中低技术制造业。同时我国机电产品外资依存度极高,使得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不具有优势,长期以往,将不利与我国机电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FDI对机电产品技术进步的影响十分关键。

本文在系统阐述了我国机电产品利用FDI与其技术进步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全要素生产率与FDI的相关性,说明两者间存在相关性。然后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从不同技术水平的角度说明FDI对我国机电产品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0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吸引FDI的质量有所提高的同时,其带来的技术效应因为FDI本身的结构和方式变化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实证研究发现:FDI对机电产品整体的直接效应是正向显著的,其溢出效应是不明显且负的;同时FDI对于机电产品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利用FDI的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机电产品; 技术进步; 溢出效应

2.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有广义技术进步和狭义技术进步之分。广义上的技术进步指的是产出增长中减去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数量增长后,其他所有产生作用的因素的总和。狭义上的技术进步则是硬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进行评估。即根据生产函数导出广义的技术进步率,强调的是技术变化对经济总量收益和效果的影响。本文指的技术进步指的就是这一点。

2.2.FDI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理论研究

2.2.1.从输出国角度看

20世纪60年代,斯蒂芬.海默(Hymer 1960)的《国际经营:FDI研究》在理论上开创了以FDI为研究对象的全新领域,1969年金德尔博格(Kindlberger)在海默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发展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随后,越来越多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不但形成。目前,学术界关于FDI的理论有许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生产内在话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

从这些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可以发现,他们都含有一个共同的假设:输出国的技术水平比接受国(即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更高,即更有优势。尽管现代国际投资发展中,输出国的技术水平并不一定高于东道国,甚至在发达国家间直接投资逐渐成为主要形式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技术水平处于相似或者相同的状态,我们仍不能否认,相比于当前许多技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比东道国仍要高出许多,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着重要影响。

2.2.2.从东道国角度看

东道国要想获得技术进步,有两个方法。一是依靠本国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另一个是通过吸收FDI,从而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相对于第一种方法,显然方法二更加的直接有效。花费的时间和资金也更少,同时,面临的可能风险更低。因此,吸收FDI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FDI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有两种渠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经验等从整体上提升东道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即,外资的流入直接导致了东道国技术的进步。这也就导致了,如果伴随着FDI流入的是先进技术,那么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东道国的进步,反之则会阻碍东道国的技术发展。根据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我们知道,FDI作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具有技术优势的同时,却又因为诸如外资输出地和战略动机等因素阻碍其对东道国技术进步作用的发挥。同时,相比于国际先进技术,FDI带给东道国的只是相对优势的技术,这也就容易导致东道国对核心技术难以掌握。

间接效应是指技术外溢。技术溢出的含义是:外商投资、跨国贸易等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是一种非自愿的溢出途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渗透到当地企业,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技术溢出效应是。一种外部性效应。决定技术外溢大小的因素包括技术差距大小、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人力资本水平、知识产权、外资股权。

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与东道国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与技术吸收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足够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容易建立关联效应。反之,则难以建立前后关联效应。同时,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越大,两者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差距,达不到一定程度,那么他们就越难形成彼此的配套合作关系,两者的联系很微弱。而决定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的直接因素在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经济之间联系的强弱程度。也就是说,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要求东道国要有一定的技术发展基础。

东道国通过吸收在外资企业接受过员工培训及在外资企业工作过程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人才,将他们的经验与技术加以学习使用和推广,从而形成技术溢出。这要求东道国企业必须拥有吸引本国人才回流的优势或是提供给这部分人发挥其才能的舞台。

2.3.实证研究综述

尽管在理论界FDI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许多的肯定与补充,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们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论。1974年被认为开创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先河的Caves提出了FDI的技术溢出问题。1978年Findlay建立了第一个分析FDI对技术传递影响的模型,认为在均衡状态下,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技术增长率相同,国家间的技术差别是常数。但是也有学者在对印尼制造业、捷克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研究发现,FDI对东道国不存在技术扩散效应。

我国大量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廖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长期来看,FDI对中国的技术进步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对中国整体的技术水平贡献不大。邵军和徐康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资和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必然出现。2000年何洁通过建立生产函数分析发现FDI对我国工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但是2002年Liu利用深圳经济特区制造业的Panel数据分析深圳制造业各行业技术进步与FDI的关系发现,FDI与行业生产率之间没有关系,但是整个制造业的FDI对行业的生产率呈正相关性。2011年胡静寅、姚莉及王永坤对FDI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建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FDI抑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外文文献出处: Yifei Sun, Debin Du. Determinant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its recent economic census[J].Technov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30(9/10):540-550.

附外文文献原文: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divided generaliz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narrow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a broad sense refers to the output growth in labor and capital investment after subtracting the growth in the number, the sum of all other factors have an effec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the narrow sense is the direct object of the progressive aspects of har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made. Mainly 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for evaluation. Export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at is broadly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emphasized tha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total effect.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mean is this.

2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FDI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porting country

1960s, Stephen Hymer (Hymer 1960)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DI research' opened up to FDI in theory for the study of new areas in 1969 Kindleberger (Kindlberger)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Alzheimers complementing and developing the formation of a monopoly advantage theory. Subsequently, more and more theories about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only.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theory on FDI There are many, one of the more famous is the 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the production of internal words on marginal industry expansion theory and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From these early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theory can be found, they all contain a common assumption: exporting technical level than the receiving State (ie host country) higher level of technology, that advantage. Although the ca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xporting technical level is not necessari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ost country, even among developed countries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direct investment,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in these countries at a similar or the same state, we can not deny compared to many of the current technology is lagging behind in terms of developing the technical lev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ost country, the host country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The host country in order to obtain advances in technology, there are two methods. First, relying on its own independent R amp; D and innovation, and the other is by absorbing FDI, so a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first method with respect to the apparent second method is more direct and effective. Spe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FDI对我国机电产品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摘要: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标志之一,其地位在国家之间不但加强。FDI的流入,不仅是资本的投入,更是管理经验、先进技术的流入,因此FDI成为了发展中国家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了吸引外资更是不但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的同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吸引外资政策。然而,在大量外资流入的同时,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的机电产品,其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为主,主要集中于中低技术制造业。同时我国机电产品外资依存度极高,使得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不具有优势,长期以往,将不利与我国机电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FDI对机电产品技术进步的影响十分关键。

本文在系统阐述了我国机电产品利用FDI与其技术进步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全要素生产率与FDI的相关性,说明两者间存在相关性。然后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从不同技术水平的角度说明FDI对我国机电产品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0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吸引FDI的质量有所提高的同时,其带来的技术效应因为FDI本身的结构和方式变化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实证研究发现:FDI对机电产品整体的直接效应是正向显著的,其溢出效应是不明显且负的;同时FDI对于机电产品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利用FDI的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countries even more closel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sig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ts position among countries not only strengthened. FDI inflows, not only invested capital, it is management experience, advanced technology inflows, and thus FDI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i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foreign investment is not only introduced a number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at the same time, we put forward a 'market for technology' policy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However, while a large inflow of foreign capital, as Chinas pillar industrie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which export is still low value-added processing trad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low-tech manufacturing. At the same time hig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of foreign dependence, so that our country does not have the core technology advantages, long past, and the unfavor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lectromechanical industry. Therefore, the impact of FDI o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crucia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Utilization of FDI on the basis of its technical progress, by testing the correlation of TFP and FDI,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n use Eviews softwar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FDI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ifferent skill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ome chanical products in China since 2000 to attract quality FDI has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echnical effect because it brings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and way of FDI itself has also changed greatly. Positive findings: FDI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overall direct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nd its spillover effect is not obvious and negative; while FDI impac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industry skill levels are also different. Better use of FDI proposals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机电产品; 技术进步; 溢出效应

Key:FDI;Electronics ;Technology Progress; Spillover Effect

关键词:FDI; 机电产品; 技术进步;

一、文献综述

2.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有广义技术进步和狭义技术进步之分。广义上的技术进步指的是产出增长中减去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数量增长后,其他所有产生作用的因素的总和。狭义上的技术进步则是硬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进行评估。即根据生产函数导出广义的技术进步率,强调的是技术变化对经济总量收益和效果的影响。本文指的技术进步指的就是这一点。

2.2.1从输出国角度看

20世纪60年代,斯蒂芬.海默(Hymer 1960)的《国际经营:FDI研究》在理论上开创了以FDI为研究对象的全新领域,1969年金德尔博格(Kindlberger)在海默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发展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随后,越来越多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不但形成。目前,学术界关于FDI的理论有许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生产内在话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

从这些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可以发现,他们都含有一个共同的假设:输出国的技术水平比接受国(即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更高,即更有优势。尽管现代国际投资发展中,输出国的技术水平并不一定高于东道国,甚至在发达国家间直接投资逐渐成为主要形式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技术水平处于相似或者相同的状态,我们仍不能否认,相比于当前许多技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比东道国仍要高出许多,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着重要影响。

2.2.2、从东道国角度看

东道国要想获得技术进步,有两个方法。一是依靠本国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另一个是通过吸收FDI,从而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相对于第一种方法,显然方法二更加的直接有效。花费的时间和资金也更少,同时,面临的可能风险更低。因此,吸收FDI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FDI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有两种渠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经验等从整体上提升东道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即,外资的流入直接导致了东道国技术的进步。这也就导致了,如果伴随着FDI流入的是先进技术,那么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东道国的进步,反之则会阻碍东道国的技术发展。根据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我们知道,FDI作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具有技术优势的同时,却又因为诸如外资输出地和战略动机等因素阻碍其对东道国技术进步作用的发挥。同时,相比于国际先进技术,FDI带给东道国的只是相对优势的技术,这也就容易导致东道国对核心技术难以掌握。

间接效应是指技术外溢。技术溢出的含义是:外商投资、跨国贸易等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是一种非自愿的溢出途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渗透到当地企业,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技术溢出效应是。一种外部性效应。决定技术外溢大小的因素包括技术差距大小、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人力资本水平、知识产权、外资股权。

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与东道国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与技术吸收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足够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容易建立关联效应。反之,则难以建立前后关联效应。同时,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越大,两者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差距,达不到一定程度,那么他们就越难形成彼此的配套合作关系,两者的联系很微弱。而决定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的直接因素在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经济之间联系的强弱程度。也就是说,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要求东道国要有一定的技术发展基础。

东道国通过吸收在外资企业接受过员工培训及在外资企业工作过程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人才,将他们的经验与技术加以学习使用和推广,从而形成技术溢出。这要求东道国企业必须拥有吸引本国人才回流的优势或是提供给这部分人发挥其才能的舞台。

2.3、实证研究综述

尽管在理论界FDI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许多的肯定与补充,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们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论。1974年被认为开创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先河的Caves提出了FDI的技术溢出问题。1978年Findlay建立了第一个分析FDI对技术传递影响的模型,认为在均衡状态下,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技术增长率相同,国家间的技术差别是常数。但是也有学者在对印尼制造业、捷克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研究发现,FDI对东道国不存在技术扩散效应。

我国大量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廖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长期来看,FDI对中国的技术进步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对中国整体的技术水平贡献不大。邵军和徐康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资和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必然出现。2000年何洁通过建立生产函数分析发现FDI对我国工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但是2002年Liu利用深圳经济特区制造业的Panel数据分析深圳制造业各行业技术进步与FDI的关系发现,FDI与行业生产率之间没有关系,但是整个制造业的FDI对行业的生产率呈正相关性。2011年胡静寅、姚莉及王永坤对FDI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建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FDI抑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FDI对机电产品的研究在贸易出口方向的比较多,而关于技术进步方面的比较少,其中,技术进步角度主要是从机电产品整体或者是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研究,关于FDI对机电产品各个子行业的技术进步作用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关于FDI对其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进步的测算也不多。

二、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

[1]王军. FDI 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J ] . 国际经济合作, 2006,(09):34-36

[2] Yifei Sun, Debin Du. Determinant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its recent economic census[J].Technov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30(9/10):540-550.

[3] Qi ZHANG, Hao YANG, Yuguang WEI et al. Selection of Destination Ports of Inland-Port-Transferring RHCTS Based on Sea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540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