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分析
摘要: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出现了新的趋势。双边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中国的国内市场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越来越重要,预计中国将向东盟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从东盟进口更多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通过深化经济一体化,双方在农业领域的比较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中国和东盟在一些农产品方面没有比较优势,比如谷物、牛奶、牛肉和原材料,ACFTA给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采取一些政策来帮助过渡到不同的农业活动,或者帮助农民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此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离不开政治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比非农产品更敏感,与贸易创造或政治敏感性相关的农产品更有可能被排除在 FTA 之外。
关键词:ACFTA;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产品排除
引用文献一: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动态与前景
原文作者 Jun Yang and Chunlai Chen
单位 Australian Natl Univ, Crawford Sch Publ Policy, Canberra, ACT, Australia
自2001年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结构变化,人口增长放缓,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国有望进口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和高增长产业的原材料需求,中国庞大而快速增长的购买力将为农业出口国提供巨大的机遇。
2002年签署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作为第一步,所谓的早期收获计划(EHP)于2004年成功启动。许多研究都在探讨该协定可能产生的影响。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出口结构在很多方面与东盟相当相似,因此,一体化将增加东盟经济体的竞争压力。
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农业贸易怎么了?中国与东盟在农业方面是否更具竞争力或互补性?贸易一体化有没有帮助两国经济调整各自的比较优势?自由贸易协定可能对农业带来哪些挑战?
本章的结构如下:在下一节中,我们将描述为这项工作采用的农产品分类。第三节重点介绍东盟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第四节和第五节的计算和分析揭示了两个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第六节总结了主要研究结果。
农产品分类
我们使用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修订版3)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农产品的定义包括:SITC0(食品和活体动物)、SITC1(饮料和烟草)、SITC4(动物和植物油、脂肪和蜡)和SITC2的某些分类2(原材料、不可食用的物品、燃料除外)。农业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司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所有农产品贸易价值都是以2000年不变的美元价格计算的。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变化,农产品被进一步分为九大类:动物产品、鱼类、谷物、蔬菜和水果、糖、油籽、原料、橡胶、加工产品和植物油。正如我们分析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变化一样,农产品分为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商品。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
中国-东盟进出口结构
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结构。首先使用2005年的数据来分析农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其次使用1992-2005年的数据来调查两者间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趋势。
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三类商品:蔬菜和水果,加工食品和鱼类。这三个商品组合占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7%。蔬菜和水果是最大的出口商品组,占40%。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也集中在三个不同的商品类别。最重要的进口农产品是植物油,占36%。分解这一类,我们发现棕榈油占2005年从东盟进口的植物油总量的98.8%。第二大商品是橡胶,占东盟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3%;第三大商品是蔬菜和水果,占14%。这三类商品的总和占东盟农产品进口总额的83%。
1992-2005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蔬菜和水果在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稳步增长,从1992年的12.2%增至2005年的40.9%(表12.1)。2002年,蔬菜和水果成为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最大组成部分,从那时起,由于强劲的出口增长,其地位得到了加强。这种显著的改善可能是由于2004年中国和东盟之间发起的EHP关税削减计划。
2002年以前,鱼类出口份额很小(不超过3%);但是,出口份额从2002年的4.7%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13.8%。2004年,中国对东盟的鱼类出口份额从2003年的7.5%跃升至16%。这种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第一,美国在2004年对中国出口的对虾征收反倾销税,一些产品被转移到东盟市场;第二,2004年启动的EHP为中国鱼类产品进入东盟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4年广西自治地方农业信息中心)。
由于谷物属于与粮食安全直接相关的“敏感产品”,谷物的出口总是受到中国贸易政策的显著影响。例如,谷物出口中最大的出口组成部分玉米)有时得到中国政府的大量补贴(Tianetal。2005)。因此,谷物的出口份额随着中国国内生产和贸易政策的变化而波动。
在1998年谷物出现之前,加工农产品是最大的出口商品类别。然而,这一份额一直呈下降趋势,尽管它仍然是从中国向东盟出口的第二大农产品集团。在此期间,动物产品的出口份额略有变化,约为5%。对于其余的商品,它们的总份额从1992年的24%下降到2005年的10.7%。总的来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越来越集中在蔬菜、水果和加工农产品上。
1992-2005年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植物油和橡胶(表12.2)。这两种商品的进口总额占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总额的52-73%。此外,近年来它们的合并份额有所上升,从1992-2001年的60%上升到2002-2005年的70%。
中国从东盟进口的第三大类农产品是蔬菜和水果。在1992-2005年期间,这一群体的份额有所增加,从1992-2001年的平均8.8%增加到2002-2005年的12.8%。中国还从东盟进口某些原材料和加工产品;然而,平均而言,这些商品的份额一直在下降。总的来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越来越集中在棕榈油、橡胶、蔬菜和水果上。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模式
将这些商品分为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两类,如图12.4所示,1992年至1999年,东盟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保持稳定,2000年后开始迅速增长。2001-2005年间,这些商品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4.6%。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一直享有与东盟的贸易顺差(图12.4)。净出口的变化趋势与中国出口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2000年以后,由于出口增长率高于进口增长率,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值增加,2005年的贸易顺差达到6.7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不同。如图12.5所示,中国对东盟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1992年至2003年期间相对稳定,但在2004年和2005年有所下降。相比之下,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自2001年以来强劲增长。从2001年到2005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年进口增长率为27.5%。
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中国与东盟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种情况在2001年之后迅速加强。土地密集型产品贸易逆差从2001年的15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39.5亿美元。
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自1998年以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逆差一直在增加(图12.1),但中国与东盟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保持贸易顺差。此外,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顺差近年来迅速增长。因此,中国农业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主要是棕榈油和橡胶)进口快速增长的结果。这些进口商品被用来满足中国高增长产业对高质量食品消费偏好的变化和对原材料的需求。
显示性比较优势
在这一部分,我们考察中国和东盟的比较优势显示,通过他们的农业贸易,看看它是如何反映在两个伙伴之间的贸易。首先,我们提出了本研究中采用的显示比较优势(RCA)指数的定义。其次,我们比较了2005年两个经济体按商品划分的RCA。最后,我们检查了RCA的变化,以评估两个经济体的出口潜力。
显示比较优势的定义(RCA)
直接衡量比较优势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最常见的间接估计方法借鉴了Balassa(1965)提出的RCA原理。这一原则的逻辑是,一国的贸易是由其潜在的比较优势产生的,因此,其实际进出口可以用来推断潜在的比较优势格局。根据这一原则,RCA的几个指标已经被发展出来。在这个练习中,我们采用了广泛使用的净出口比率(NER),它被定义为
其中RCAic=显示了i国商品c的比较优势指数;Xic=按国家分列的商品c的出口价值;Mic=按国家分列的商品c的进口价值。
这个指数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那么它的RCA值就是良好的c。当RCAic为正时,国家i在出口商品c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CAic为负,则国家i在生产商品方面处于相对劣势。RCAic越大,比较优势越强。指数范围介于-1和 1之间。
2005年中国与东盟的RCA比较
2005年,中国在蔬菜和水果、鱼类、动物产品和加工产品方面的RCA较强,在糖类和谷物方面的RCA较弱,而在原材料、油籽、植物油和橡胶方面的RCA较弱(图12.6)。
东盟在蔬菜和水果、鱼类、植物油和橡胶方面存在RCA,在加工产品和糖方面的RCA较低,在原材料、油料种子和谷物方面存在比较劣势。
这两个经济体之间存在一些重叠。中国和东盟在蔬菜、水果和鱼类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比较优势。通常,我们认为,如果两个经济体在同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就会存在竞争。因此,随着这两个经济体变得更加一体化,一些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蔬菜和水果组的进一步分解,我们发现竞争不太可能像总RCA所暗示的那样。以新鲜和干果类(SITC057)为例,3中国在温带水果(如苹果、柑橘和梨)中存在RCA,而在热带水果(如香蕉和芒果)中存在相对劣势。2005年,苹果、柑橘和梨占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总额的90.5%。相比之下,东盟在热带水果方面有RCA,显示出相对劣势。
在温带水果中。2005年,香蕉、芒果和其他新鲜水果(SITC05798)占中国从东盟进口水果总量的84.1%。因此,这两个经济体在水果贸易方面有很好的互补潜力。这显然是近年来双边水果贸易快速增长的原因。
在加工产品方面,中国的RCA比东盟更强。2005年,中国加工产品的RCA值为0.25,远高于东盟的0.03。比较过去几年的RCA,我们发现中国在加工产品中一直保持着强大的RCA(表12.3)。相比之下,东盟加工产品的RCA近年来一直在下降,并接近零(表12.4)。因此,如果通过ACFTA取消对加工产品的关税,预计中国将向东盟出口更多的加工产品。
许多商品——例如动物产品、植物油和橡胶——在中国和东盟之间具有互补性
中国和东盟比较优势的变化,按商品分列
研究中国和东盟比较优势的历史变化是有用的。表12.3中的区域协调指数表明,1992-2005年期间,中国在以下商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动物产品、鱼类、蔬菜和水果以及加工产品。
在此期间,中国这些产品的区域协调指数的价值下降;然而,区域协调指数的相对较大的正值意味着中国在这些商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的谷物和糖的RCA指数的价值已经剧烈波动,在某些年份是负值。由于谷物与粮食安全有关,糖对农民的收入非常重要,特别是贫困农民,因此这些商品的生产和贸易受到最严重的扭曲(田等人,2005年;黄等人,2005年)。由于政策变化导致国内供需失衡,预计出口将出现大幅波动。然而,基于中国自然资源的禀赋,中国在未来不可能向东盟出口大量这类商品。关于原材料、橡胶和植物油,中国的区域协调指数自1992年以来一直为负值,这意味着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严重依赖世界市场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国内对这些商品的需求。
如表12.4所示,1992-2005年期间,东盟在植物油、橡胶、蔬菜和水果以及鱼类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这些农产品的高正RCA指数表明,东盟将能够维持其出口。东盟加工产品的RCA指数虽然略为正值,但接近于零,这意味着进口将很快超过出口。
1992-2005年期间,东盟在畜产品、原材料、谷物和油料种子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动物产品、原材料和油籽的区域协调指数的高负值表明,东盟一直严重依赖世界市场来满足其对这些商品的需求,而且很可能继续如此。
按商品集团划分,中国和东盟比较优势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规律,我们计算了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商品群的RCA指数。如图12.7所示,中国在土地密集型商品方面没有比较优势。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下降,但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然而,Chen等人(2006年)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卫生和植物检疫条例可能对中国利用其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另见Sun等人,2005年)。
东盟的RCA指数显示,它在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图12.7所示,东盟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RCA在1992-1997年间有所下降,但在1998年急剧上升。这种突然的变化是由始于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引起的。随着东盟的货币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分析
摘要:ACFTA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预计中国将向东盟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从东盟进口更多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另外ACFTA既帮助双方开发了比较优势,又给那些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在产品层面上,无论是否是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如果农产品缺乏比较优势或具有政治敏感性,则更有可能被排除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之外。
关键词:ACFTA;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产品排除
引用文献一: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Dynamics and prospects
Keywords: ACFTA,bilateral agricultural trade,comparative advantage
Since Chinarsquo;s WTO access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FTA, bilateral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has increased very rapidly and new trends have emerg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following ar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preceding analysis. Bilateral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negoti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FTA and the launch of the EHP. ASEANrsquo;s agricultural exports to China have increased rapidly,Chinarsquo;s agricultural exports to ASEAN have also increased but at a slower pace. ASEAN has been enjoying a surplus with China in agricultural trade and this surplus has grown. Chinarsquo;s domestic marke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ASEANrsquo;s agricultural exports. With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FTA, Chinarsquo;s status as an export destination for ASEANrsquo;s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ll be further enhanced; however, such a trend has not been witnessed in China. China can be expected to export more labour-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ASEAN and import more land-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ASEAN. As Chinarsquo;s RCA in labour-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SEAN, it should be possible for China to increase its exports to ASEAN in labour-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that is, fruits and vegetables, processed products, animal products, and fish. Compared with China, ASEAN has an overwhelm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ertain land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rubber and palm oil). Therefore, it will be better for both sides to exploit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gricultural sectors by deeper integration of their economies.
However, some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which China and ASEAN have no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r example, cereals, milk, beef and raw materials. With income growth induced by the ACFTA, demand for these commodities will rise,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other countries. As for countries with the sam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China or ASEAN, they will confront certain challenges with possibly shrinking export shares in the Chinese and ASEAN markets. There also are some challenges for the trading partners in the short term. Although the ACFTA will assist both sides to exploit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 it puts great pressure on those sectors with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Some adjustments will be inevitable. For example, as Chinarsquo;s imports from ASEAN in tropical fruits increased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many Chinese farmers producing tropical fruits in coastal areas (that is,Guangdong, Guangxi, Fujian and Yunnan) found that they were losing profits and domestic market shares (Newspaper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2006). As a result, many fruit trees have been destroyed. Therefore, certain policies should be taken to assist the transition to different farming activities or to help farmers move to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引用文献二:
Trade creation, political sensitivity and product exclusion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griculture protection in Chinarsquo;s FTAs
Keywords:sensitive products,free trade agreements,market access,tariff concession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is that certain products are excluded from tariff concessions.Access to agricultural marke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ssue in FTA negotiations. In view of the global wave of FTAs, policy-maker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how to facilitate negotiation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sensitive domestic industries. One of the main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s in FTAs is the exclusion of certain products from tariff concessions. Indeed, this is often required before many FTAs can come into existence. So why do some products receive more protection than others in FTAs and why are they excluded from trade agreement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would not only provide the basis for better policy-making, but also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sensitive domestic industries.
Non-traded products, especially products that are politically sensitive, are more likely to be excluded from FTA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 China has long-standing human and land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food supply is likely to be unable to keep up with demand in the long run due to consumption upgrading and that China experienced famines. Therefore, food secur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successive governments and the basis for political stability (Arezki and Bruuml;ckner, 2011; Demarest, 2015). The government has ensured food security and maintained stable market supply by introducing policies such as the reserve programme for grain and sugar, the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rogramme (MPPP) for rice and wheat, and the temporary storage programme (TSP) for corn, soybeans, cotton and sugar. Food security,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also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for local officials if they wish to be promoted. For these reasons, politically sensitive products such as grain, cotton, edible oil and sugar, whether they are traded or not, are likely to receive more protection as China opens up to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reasons why certain products are excluded from FTAs.First, from the stylised facts of product exclusions from Chinarsquo;s FTAs, we summarised the characters as follows: (i) we find that agricultural products a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521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SICAS模型的“县长直播带货”农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以山东济南市商河县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中国-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用户运营活动策略分析 ——以A银行拆盲盒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农产品线上推广与销售促进农村电商集成化发展 ——以奉化水蜜桃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长尾理论的拼多多下沉市场战略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社交媒体短视频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江苏省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营销转型分析网络经济背景下的战略外文翻译资料
- 5G背景下OTT电商平台企业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以电视淘宝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商务视频直播: 了解消费者动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