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山西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2023-03-16 05:0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山西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Pengyue Zhang,Zejiong Zhou,Fang Wang

国籍:中国

出处:World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2020,6(10).

摘要:摘要以全省经济发展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山西省1996年至2017年的相关指标,获取了新常态下影响山西省GDP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新的正常经济条件下,山西省的就业率和城市化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实施旅游战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促进煤炭工业深入发展,为煤炭职工再就业提供平台。

关键词:线性回归;经济发展情况;影响因素

1.介绍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的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水平,依靠资源消耗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延续。 2017年1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进一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不放松节能减排工作,坚持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一。

山西省以其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抓住机遇发展煤炭工业,从2002年至2015年,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但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对经济发展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煤为主'的不合理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制约了山西省的发展[1]。虽然山西省在2017年明确表示,到2030年基本完成经济转型,但许多资源型企业尚未达到预期。针对山西省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的现状,探讨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山西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研究山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也不同。通过利用统计指标变化系数和全球空间自动关系莫兰指数,分析山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和空间演化特征,于奇总结出技术应用、人力资源、

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田玉荣通过分析不同的增长方式和马克思的经济观点,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科技、创新等硬性因素和软因素。 而软因素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张跃认为,互联网发展通过构建回归模式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资本和劳动力。石爱生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增长缺乏后劲、投资环境差导致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石阳军认为,影响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捐赠、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域微主体等。薛宝贵认为,山西经济瓶颈的原因是科技人才、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赵晓磊认为,影响山西省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基础、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上述文献成果对研究山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有些研究方向单一、指标选择不敏感、覆盖面精度低等弊端。 因此,根据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从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失业率、城镇化率等五大因素出发,选择影响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七项指标,并根据1996年至2017年山西省相关指数数据,建立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事实的相关性影响山西省经济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实践意见,为山西省实现经济转型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山西省的经济发展

2.1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演变

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重点是能源工业和基础设施。80年代,山西以煤炭能源化工为龙头,大力建设能源化工基地。90年代,初期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但全省经济发展思想变化不大,主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投资,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们开始关注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养。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在2010年成为山西煤炭产业的目标。近年来,国务院把山西省划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和全面改革,坚决走“减、优、绿色”改革道路,加强经济发展“金、新、绿色”。

2.2.山西省经济发展成果

在从能源化工大省向可回收经济大省升级的过程中,山西的创新示范效果不断突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广泛采矿和初级能源加工为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满足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要求。山西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数字经济。2018年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新高,经济增长速度稳步增长,三大产业协同优化供应结构。

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增加,交通、邮电、移动电话、互联网通信和其他基础设施的缺陷已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填补。山西省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4630.3亿元,其中交通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形成“点-轴”布局框架区域发展模式,电信正在发展,互联网覆盖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有991万家庭安装宽带。

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合作空间扩大,合作深度增强,出口经济模式开始出现。进出口量从1949年的145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207.7亿美元,与5大洲的27个国家进行贸易。同时,实施“出去”和“引进”,累计使用外资3840.1亿美元,高科技业务全面拓展。

2.3.山西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经济转型发展困难。首先,11个城市中的10个是资源型城市,该省119个县中有94个是煤炭生产县,“煤炭占主导地位”的工业模式仍然存在。第二,在工业企业中,国有部门占经济比例很大,非公有部门占经济比例相对较小,导致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不足。三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人才资源不足,规模较小,投资强度不够。工业结构的简化导致抗风险能力低、工业连接薄弱、外部性和规模效应低,限制了技术进步和工业优化水平,阻碍了多重一体化方向的发展。在经济低迷时期,煤炭工业的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就业和生活。

(2)自然环境的恶化阻碍了投资和人才的引进。由于煤矿开采作业频繁,原土地或森林被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破坏。而长期开采则会造成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一是广泛开采期间对环境保护不重视,原始植被和土壤未保存利用,煤炭开采和装卸过程太粗糙,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污染,山地填埋、植被覆盖和环境修复不及时,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恢复缓慢甚至困难。其次,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监督管理部门,污染气体过滤处理技术落后,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煤炭冶炼厂和其他化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呼吸颗粒物等大量污染物的现象仍然存在。酸雨等二次污染给农业、其他工业和服务业造成了损失,损害了城市形象,阻碍了投资和人才引进。

3.山西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经济发展受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投资、进出口、就业等国家政策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自然禀赋、科学文化教育、产业结构、政府行为能力等。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就业率、城市化率、工业结构、区域开放、经济增长率等指标。结合山西经济发展形势,选择具有重大影响的指标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3.1.工业结构

工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根据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产业分别分为农业、第一产业、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结构的变化为一些行业提供了机会,并对其他行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各行业的生产方式不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同,相应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增长率和水平也不同。因此,工业增加值与GDP的比例对解释经济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3.2.在固定资产中的社会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构建和购买固定资产活动的货币表达形式,促进了社会固定资产的再生。新兴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先进科技的发展和引进、机械设备的升级和安装,都不能与固定资产分离。新技术的引进、新部门的建立和新产业的兴起对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高质量、高水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3.3.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作为国家权力行政机关职能的体现。以各种形式筹集资金用于资本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农业支出支助、社会保障支出等,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相对市场自我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与政府的合理干预是分离的。

3.4.失业率

失业率是衡量区域劳动力资源利用、居民就业生活条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经济增长率有相反的关系。低失业率表明该地区劳动人口就业状况好转,居民收入较稳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刺激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失业率越高表明地区经济发展低迷,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3.5.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变城市人口)、地理空间城市化(农村转型城市)、社会文明城市化(生产模式、意识形态和意识文化变化)和经济城市化(工业结构城市化)。合理城市化为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缩小城市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动力,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以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支出作为影响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政府行为能力、区域就业、城镇化等方面综合反映山西省经济发展形势,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4.山西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指示灯的访问权限

结合对上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数据的可用性,选取了以下8项指标,均来自《山西统计年鉴》。

变量X1、X2、X3代表山西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山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主要是为了解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山西经济发展的影响。X4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在山西省GDP中的比例,主要用来解释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X5表示山西省财政支出在GDP中的比例,用来解释政府宏观调控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X6是山西省的城市登记失业率,用来解释失业或就业对当地居民生活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影响。X7是山西省的城市化率,用于衡量经济城市化的贡献。

4.2.关联性分析

结合选定指标,山西省人均GDP为解释变量y,山西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为X1,山西省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为X2,山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X3,GDP比例占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山西省财政支出占GDP比例,山西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6。山西省城镇化率为X7。可用的y和X的线性模型为:

表1是相关数表,包括8个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以及单尾显著性的概率。

因变量y与自变量X5、因变量y和自变量X7之间的相关性均大于0.9,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3、X6之间的相关性均大于0.5。从单尾检验的意义来看,变量的概率基本上非常小,从单尾检验的意义来看,因变量y与这五个自变量密切相关。

采用以下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具体定量关系。

表1.相关系数表

4.3.渐进回归分析

SPSS26.0软件用于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首先输入山西省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

表2.模型汇总表

表2为回归分析结果的汇总表。经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了两个模型。模型1和模型2分别对应于表1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型号1的R为0.997,R2为0.954,调整后的R2为0.952;型号2的R为0.986,R2为0.972,调整后的R2为0.970。通过观察,模型1和模型2的R值的gt;0.9拟合度较好,但模型2的调整R2值大于模型1的调整R2值,表明模型2的拟合效果较好。

表3.残差统计数据

表3为残差统计数据,最小标准残差为-1.675,最大值为1.533。根据3sigma;原理,标准残差的最大值lt;3,且样本数据无单一数据。

根据观测累积概率的P-P图,所有散射点都靠近直线的两侧,基本表明残余误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

表4.回归系数表

表4中的两个逐步回归模型为:

型号1:y=-45166.159 1487.047X7

型号2:y=-40897.932 1694.738X6-4524.306X7

4.4.模型结果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模型2的拟合度高于模型1。因此,选择模型2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失业率和城市化率对山西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城市化率的非标准化系数为1694.738,表明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如果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约1694.738元。城市失业的非标准系数为-4524.306,表明城市失业率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如果城市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人均GDP将下降约-4524.306元。

5. 研究结论和建议

本文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9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570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