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表达:一个跨文化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3-03-19 11:03

幼儿园音乐表达:一个跨文化研究?

CLAUDIA GLUSCHANKOF莱文斯基教育学院,以色列特拉维夫

在一项针对以色列幼儿园的研究中,三种“文化”趋同:幼儿园、社区和家庭。两所幼儿园在本研究中的差异并不仅仅存在于城市与非城市、犹太与阿拉伯。由于成人对童年、音乐、游戏和教育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如何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中,他们也处于由成人创造的环境中。这一叙述借鉴了在一些幼儿园进行的更大的人种学研究。这项大型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和理解4到5岁儿童自发的音乐表达,他们把各种文化身份带到早期的环境中。本文所调查的网站是以色列的两所幼儿园:一所非城市国家资助的犹太幼儿园,和一所城市阿拉伯幼儿园,由教会经营的学校。证据表明,研究中儿童的音乐表达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它还表明,差异不仅存在于他们所属的社区的文化中,也存在于幼儿园的文化中。这包括实际环境、时间表的结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的态度和理由。这篇文章建议每个幼儿园发展出一种特殊的音乐游戏风格,跨文化问题可以包括那些特殊的同伴文化的特质。

事件1:

H是一个四岁的男孩,坐在椅子上,两腿间夹着一个高脚鼓,右手拿着木槌玩,有时用左手手指按在膜上。然后他把鼓倒过来,有节奏地把木槌扔进去。然后他用木槌在薄膜上再次演奏。动作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大。

事件2:

音乐区有三个男孩:S(5岁)用一个木槌击出高脚杯鼓。D(5年)演奏金属耳机。E(四年)再敲一次高脚鼓。它们都播放快速的声音。E离开音乐区。S以各种方式发挥作用。然后他离开了,又回来了。D转身打高脚鼓,双掌着地。S和D离开。E走回来,两手各拿一个木槌在地板上演奏高脚杯鼓。他们主要播放持续时间相似的有规律的声音。

上述事件是在不同的幼儿园中观察到的。在这些简短的小插图的基础上,是否有可能推断出他们位于哪个国家,以及儿童的文化或文化?不太可能,但是如果不把这种鼓命名为高脚鼓,而是把它叫做darbouka(即一种用手演奏的高脚鼓,用于阿拉伯和土耳其音乐中),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些情节是在阿拉伯国家、土耳其、或者在另一个国家的阿拉伯或土耳其社区开办的幼儿园。然而,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世界音乐在西方教育环境中广泛传播,达布卡几乎随处可见。然而,所使用的仪器类型并不是帮助我们识别这种情况的唯一线索。乐器的演奏方式可能很重要。

在这个事件里,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这暗示着幼儿园的环境。他们掌控着形势,并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这在一些幼儿园比其他幼儿园更常见。幼儿的自主性,以及儿童在自己玩耍时的社会互动类型,往往是受文化影响的(如Tobin et al, 1989)。

这篇文章报道了一项更大的民族志研究(Gluschankof, 2005)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一些发现。本文简要介绍了影响研究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然而,主要目的是描述和尝试理解属于不同文化的4 - 5岁儿童自发的音乐表达,并考察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这些不同的文化包括犹太-以色列文化和阿拉伯-以色列文化,城市文化和非城市文化。我对这些复杂性的兴趣促使我设计了一项人种学研究,这将使我能够近距离观察儿童早期音乐性的出现,并解释可能的跨文化实践。被选中的地点是以色列的两所幼儿园,以色列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多元文化国家,各种种族、文化、宗教和国籍试图共存。

背景

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技能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使用各种研究范式,但主要涉及西方文化的儿童,其中主要是英语使用者(如Moorhead amp; Pond, 1942/1978;韦尔奇等人,1996年;巴雷特,1998)。还与其他讲欧洲语言的人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穆格,1968/1976;Bjorkvold, 1992;Mialaret, 1997;Stadler埃尔默,2000)。对说欧洲语言以外语言的儿童进行的研究并不常见,尽管也有例外。blackacking(1967)研究了南非文达的儿童歌曲。Minami amp; Umezawa(1990)研究了日本儿童创作的歌曲。Gorali-Turel(1997)写了以色列幼儿对各种音乐风格的自发运动反应。Kalekin Fishman(1986)对幼儿园(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德国幼儿园的音乐构成进行了跨文化研究。而我之前的研究(Gluschankof, 2002, 2003)包括了两项关于犹太-以色列幼儿园和阿拉伯-以色列幼儿园儿童音乐风格的初步研究。儿童的音乐表达和技巧(阿拉伯语)在以色列只得到部分研究,而在其他国家则很少得到研究。以色列是一个丰富的研究场所,无论是在一个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中共存的特定文化中,还是在跨文化问题上。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音乐的性质和特征表达式(即创建/即兴创作、执行现有的创作歌曲,并响应音乐通过运动)的幼儿(以色列和阿拉伯-以色列),在他们自创的活动在幼儿园音乐领域。

本研究使用的方法是视听人种志。这种方法将传统民族志与新技术相结合(Tobin et al, 1989)。这种方法的使用使我们能够着重于探索特殊的——在本例中是音乐的——表达。重点是少数案例,产生的数据主要是非结构化的,随后明确解释,主要以叙事形式呈现(Atkinson amp; Hammerley, 1994)。这种开放式的方法要求在幼儿园环境中收集数据。

为了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我们选择了三个地点,但本文只讨论了两个地点。选择的依据是符合下列标准:

1. 有一个已经存在的音乐区域,在那里,儿童发起的自由玩耍至少是被接受的,如果不是真的鼓励的话。

2. 音乐被认为是教育和幼儿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由专家教授的音乐课就是这一点的体现,正如幼儿园教师和助手对音乐的积极态度一样。

3.幼儿园工作人员欢迎研究人员和她的摄像机进入幼儿园的可接近性、意愿和开放性是显而易见的。

两国人口中的许多地点都是可访问和愿意的。要找到一个活跃的、有吸引力的、由孩子发起的音乐区就更难了。在犹太人中,只有42.8%的幼儿园存在这样的区域(Gluschankof amp; Shahar, 2004)。没有关于阿拉伯-以色列幼儿园的类似数据。

在阿拉伯-以色列地区更难找到一位音乐专家。在数据收集的时候(1990年代末),在阿拉伯-以色列幼儿园用阿拉伯语教学的专业音乐教师几乎是不存在的,而这目前才刚刚发展起来。在犹太裔以色列人部门,学前教育(三至五岁儿童)的专业音乐教师甚至在以色列国建立之前就已成为正规教育的一个稳定特征。犹太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特点是(a) Dalcroze Eurhythmics的强烈影响,这是一种由Emile Jaques-Dalcroze在20世纪初在瑞士开发的音乐教育方法;(b)丰富的演唱曲目,从俄语和德语儿童歌曲的希伯来语翻译发展为原创的希伯来语曲目;(3)西方艺术音乐在音乐欣赏曲目中占主导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末,甚至在21世纪初,阿拉伯-以色列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遵循了犹太人的模式,不仅在方法上,而且在内容上。希伯来语歌曲翻译成阿拉伯语至今仍很流行。希伯来歌曲的音乐风格是西方的。在实践中,这是在阿拉伯语的背景下,在中东音乐风格的表现在声乐生产,没有西方调音和声乐生产风格。

总的来说,这意味着符合所有三个标准的阿拉伯-以色列幼儿园在音乐教育和内容方面与犹太幼儿园有着相似的态度。因此,这个研究是否可以称为跨文化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所选择的幼儿园不仅在儿童和工作人员的种族和使用的语言上不同,而且在其他方面也不同——例如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幼儿园的地理位置。

在更大的研究中,这种民族志的探索包括三个平行的案例研究。这位研究人员兼民族志学者是一名合格的音乐专家,曾在moshav(合作村)幼儿园和其他犹太-以色列幼儿园教授音乐。观察记录了在他们的幼儿园中活跃在音乐领域的儿童(4至6岁)。这篇文章利用了从两所幼儿园收集的数据,历时7个月。

研究地点

第一个地点是一所非城市国家资助的犹太幼儿园,位于特拉维夫东北约60公里处的一个中上层中产阶级的莫沙夫。它位于一个宽敞的绿色庭院中央的一幢大型建筑中,并且不与任何其他机构相连。幼儿园里有4到6岁的孩子,他们不是虔诚的犹太人。希伯来语是学校和家庭都使用的语言。6小时的一天是围绕着由老师发起和指导的大型团体活动,以及由孩子们发起的个人和小团体活动。按照国家课程的建议,这些活动是平衡的(Misrad hachinuch, 1995年)。音乐区域与砌块建筑区域相邻,两者都位于一个侧室中。研究人员也是这个背景下的音乐老师。

第二个地点是一所城市阿拉伯幼儿园,在一所教会开办的学校里,有四到五岁的孩子就读。这所学校由方济会修女经营,位于拿撒勒市中心。孩子们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阶层,不同的宗教背景:80%的基督徒,大部分是东方天主教仪式(例如马龙派),还有一些是东正教。剩下的20%是穆斯林。他们大多数住在拿撒勒,有些住在城市附近的村庄。阿拉伯语是家庭和学校使用的语言。明确的教学方法鼓励孩子们在“自由玩耍”期间提供的各种活动中进行选择。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助手的角色是设计环境、观察、回应和干预。音乐区由一个儿童高度的架子组成,里面主要有小型打击乐器,这些乐器总是可以在自由玩耍的材料中找到。研究人员除了观察和收集数据外,没有其他角色。

这些录像是1996年11月至1997年6月拍摄的。这些录音是由研究人员使用家用摄像机录制的。相机是手持的,而不是固定的位置,并跟随孩子。孩子们逐渐习惯了相机和研究者通过相机观察他们。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她对观看他们在音乐区演奏很感兴趣。

七个月的实地工作产生了大量在自然环境中记录的原始数据(19小时的视频记录)。在鼓励音乐游戏的自然环境中,有两种研究策略最适合理解幼儿园儿童行为的复杂现实:

1.描述:识别有意义的音乐表达,在交际符号中转录他们,并将他们置于背景中。这也使音乐数据的分类成为可能。所有的转录都进行了定量分析,如:常用模式;意味着节奏;音色面板等。必要时进行统计分析。

2. 微观分析:编码,寻找模式,并注意显著性。这种方法与皮尔斯伯里基金会研究(Moorhead amp; Pond, 1951/1978)相似,由科恩(1980)采用。

莫沙夫犹太幼儿园

幼儿园老师Irith说音乐区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游戏区。孩子们喜欢在一天开始的空闲时间自己玩,当他们可以单独在那里,没有人打扰他们。最常见的活动是演奏乐器。有时,孩子们还会玩音乐课上使用的与特定歌曲相关的手指木偶。在各个地区的“自由玩耍”时间里,通常有一个以上的孩子在同一时间玩,用手指木偶和歌曲卡以及乐器。

Irith观察到的儿童发起的各种活动和研究人员拍摄的那些活动是相似的。为这个案例研究选择的章节例证了其中的一些:表演和转换在音乐课上学习的歌曲和韵律;使用歌曲卡片、手指或手偶;通过多种感官探索乐器;用乐器作为戏剧或建设性戏剧的道具;玩节奏模式;跟着另一个孩子玩耍或唱歌;并排玩耍的小孩;一群在一起玩耍的孩子。他们的音乐表达主要包括创作和表演,一些舞蹈和倾听——如果可以被认为是倾听的话——当一个孩子在等待轮到他演奏时,坐在另一个正在演奏乐器的孩子旁边。这些音乐行为与音乐外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并被描述为一种多感官和基于过程的体验(Cohen, 1980;年轻,1995年,2003年;格洛弗,2000)。

在儿童发起的活动中发现的丰富的多样性,以及儿童在音乐领域享受的自由,与Irith的理论相一致。她认为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师发起的活动,但自由玩耍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她的幼儿园自发活动的共同主题被呈现为二分体:音乐方面和社会方面。本文讨论的音乐方面包括:(1)整体结构;(二)音乐手势的变体。

被观察到的章节都有一个整体结构:它们都以某种“热身”或“调音”开始,然后发展到音乐表达的发展,然后有一个结尾部分。第一部分的特点是探索乐器,在没有任何潜在节拍的情况下演奏一些声音,改变乐器的握持方式,改变姿势。这个初始阶段与科恩(1980)的第一阶段——探索相吻合。Young(2004)将两个孩子合作演奏木琴的第一阶段描述为“适应”。在这一点上,她提到了相互适应的社会方面,但这里建议,对第一阶段的更广泛的理解包括适应乐器,适应空间,有时如果有一个孩子在场,还包括适应另一个孩子。

在大多数观察到的片段中发展出来的音乐表达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各种相似的音乐手势的重复——音乐手势的变体。相似的程度,以及变化的参数,在不同的变量之间是不同的。这些类型的变异属于Etzion和Weich-Shahak(1993)提出的相似性的“开放概念”,他们基于维特根斯坦(1953)的“家族相似性”概念。作为关键元素的固定元素可以在音乐参数中发挥作用。例如,节奏、结构、表演方式(如唱歌或吟诵)、力度、清晰度、器乐伴奏,这些都是通过所选择的音色和节奏模式来表达的。或者它可以是一个额外的音乐元素-乐器持有,意味着产生一个声音,姿势,面部表情,角色(如领导伙伴),伴随的动作。变化将在一个或多个音乐或额外的音乐元素。

社会方面也是这项研究的兴趣所在。就像音乐方面,社会结构也被视为涉及到第一部分,住宿(Young, 2004)。在第一阶段,适应,社会互动模式主要是平行游戏(Parten, 1932,引用Power, 2000)。在第二阶段,观察到联想和合作的交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章节的结尾阶段都有所不同。孩子们并不总是知道如何结束。有时一个离开,另一个跟着。有时一个人决定所有人,有时他们被工作人员叫走。

这些具有丰富音乐特色的事件通常涉及非语言交流。孩子们主要使用音乐手段(例如节奏、乐器、发声变体),但也使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空间位置。领导力问题也是非言语的。语言也被使用,尤其是作为一种结束事件的手段。这可能与Cohen(1980)所定义的音乐中尚未获得的闭合图式有关。这是作为最终节奏公式的复合模式。

综上所述,在他们音乐表达整体结构的前两个阶段中,音乐方面和社会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第三阶段则不同——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完成他们的音乐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Musical Expressions in Kindergarten: an inter-cultural study?

CLAUDIA GLUSCHANKOF Levinsky College of Education, Tel-Aviv, Israel

ABSTRACT In a study conducted in kindergartens in Israel, three lsquo;culturesrsquo; converge: the kindergarten, the community, and the hom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wo kindergartens in this study do not reside solely in the urban vs. non-urban and Jewish vs. Arab. They also reside in the contexts created by the adults as a result of their beliefs about childhood, music, play, and education, and how these beliefs are expressed in their behaviours. This account draws on a larger ethnographic study conducted in a number of kindergarten settings. The aim of this larger study was to describe and understand the self-initiated musical expressions of children aged four to five years, who bring various cultural identities to the early years setting. The sites under scrutiny in this article were two kindergartens in Israel: a non-urban state-sponsored Jewish kindergarten, and an urban Arab kindergarten in a church-operated school. The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musical expression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study shared many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showed that differences reside, not only in the culture of the community they belong to, but also in the culture of the kindergarten. This include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the degree of structure in the timetable, and the attitudes and rationale of the staff.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each kindergarten develops a particular style of musical play, and that inter-cultural issues can include those that are idiosyncratic to specific peer cultures.

Episode 1:

H, a boy aged four years, sits on a chair, holding a goblet drum between his legs, and plays with the mallet held in his right hand, and sometimes pressing with his left hand fingers on the membrane. Then he turns the drum upside down and rhythmically throws the mallet inside. Then he plays again on the membrane with the mallet. The movements become bigger and the sound louder.

Episode 2:

Three boys play in the music area: S (five years) plays a goblet drum with one mallet. D (five years) plays the metallophone. E (four years) plays another goblet drum. They all play fast sounds. E leaves the music area. S plays in various ways. Then he leaves, and comes back. D turns to play the goblet drum, on the floor with both palms. S and D leave. E comes back and plays the goblet drum on the floor with a mallet in each hand. They mainly play regular sounds of similar duration.

The episodes described above were observed in different kindergartens. On the basis of these brief vignettes, is it possible to deduce in which country they are situated, as well as the culture or cultures of the children? Hardly, but if, instead of naming the drum a goblet drum, the instrument is called a darbouka (i.e. a goblet-shaped drum, played with the hands, used in Arabic and Turkish music), it might be deduced that those episodes were observed in kindergartens situated either in an Arab country, in Turkey, or in kindergartens run by the Arab or Turkish communities in another country. However, in a global world, where world music is widespread in western educational settings, a darbouka can be found almost everywhere. Nevertheless, the type of instrument used is not the only hint that can help us to identify the situation. The way the instrument is played may be significant.

In both episodes, only children are present. This suggests a kindergarten setting. They are in command of the situation, and initiate their own music-making. This is more common in some kindergartens than others. The autonomy of the young child, as well as the type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mong children while they play by themselves, tend to be culture dependent (e.g. Tobin et al, 1989).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some findings of a larger ethnographic study (Gluschankof, 2005) conducted in kindergarten settings. In this article,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that inform the design of the study are touched upon briefly. However, the main purpose is to describe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self-initiated musical expressions of four- and five-year-old children belonging to various cultures, and to examine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m. These various cultures include Jewish-Israeli and Arab-Israeli, urban and non-urban. My interest in these complexities led me to design an ethnographic study that would enable me to closely observe the early emergence of musicality in young children and to explain possible inter-cultural practices. The chosen sites were two kindergartens in Israel, a highly complex multicultural country where various ethnicities, cultures, religions and nationalities try to co-exist.

Background

Young childrenrsquo;s musical expressions, abilities, and skil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using various research paradigms, but mainly involving children from western culture, and, within them, mainly English speakers (e.g. Moorhead amp; Pond, 1942/1978; Welch et al, 1996; Barrett, 1998). Som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other European-language speakers (e.g. Moog, 1968/1976; Bjorkvold, 1992; Mialaret, 1997; Stadler Elmer, 2000). Studies conducted with children who speak languages other than European languages are not so common, although there are exceptions. Blacking (1967) researched childrenrsquo;s songs from South African Venda.; Minami amp; Umezawa (1990) studied the invented songs of children from Japan. Gorali-Turel (1997) has written about the spontaneous movement responses to various musical styles of toddlers from Israel. KalekinFishman (1986) conducted an inter-cultural study on the constitution of music in kindergartens (Jewish and Palestinian) and kindergartens in Germany. And my own previous research (Gluschankof, 2002, 2003) includes two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musical style of children in Jewish-Israeli and Arab-Israeli kindergartens. Musical ex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4253],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