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ects of referentiality
原文作者:Ping Chen(陈平)
单位:School of Languages amp; Comparative Cultural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摘要:语义指称是指特定语法范畴表达的语义,指的是话语世界中存在的某一实体;语用指称则与语言使用有关,主要取决于语境、说话人的意图和认知状态,而不是语义。一个话语主题有指的表达被认为是一种主题重要性很高的表达,它与话语中指称功能发挥的目的有关。虽然根据语义,一些表达通常被认为是有指的或无指的,但在英语和汉语中,除了首选的编码类型外,没有特定的语言手段来标记表达式的语用指称。另一方面,英语和汉语对话语主题指称性更为敏感。汉语强烈倾向于对语用、主题无指的对象和低主题指称性的对象采用相同的语法编码形式,而不考虑它们的语义指称,这为语用指称和话语主题指称性之间的概念联系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有指;无指;语义指称性;语用指称性;主题重要性;汉语
1.引言
对自然语言指称的研究最先是由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开始的,他们的研究对语言学有重要影响。然而,语言学家与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更多地关注指称在对话者之间建立的话语模式中的认知地位,以及语言中指称的编码形式。指称作为语言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不同文献中有各种不同的定义,用来描述语法和语篇中广泛而多样的语言现象。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1.阐述指称概念的三个方面:语义、语用和话语主题,特别是它们的定义特征、所涉及的语言现象以及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编码形式;
2.考察当前文献中用来说明一系列广泛语言现象的无指名词短语是否有联系,如果有的话,它们有何种程度的差异,从而证明将广泛而多样的语言现象归入一个类别是合理的。
3.讨论指称的三个方面在概念上是如何区别的,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2.语义指称性
2.1定义
正如Lyons(2002:297)所指出的,某些形式范畴中的语言表达式可以在语义上(如果不是在句法和词汇上)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其中一个是描述性的(例如,“the man”中的“man”一词);另一个是纯粹的指称性的(例如,英语中的定冠词“the”)。语义指称定义了表达的指称部分,其实质是指向话语模型中的某个存在的实体。后文讨论的语用指称主要涉及特定语境中语言词句的使用,而语义指称是一种编码在词句的语义中的属性。一些表达形式,尤其是专有名称、代词和指示词,以这样的形式编码使得它们在语义上被认为是“内在地(inherently)”有指的,很少或没有描述性内容。也有一些语言表达具有语义所指成分的非指称性。下面让我们更仔细地检查一下这些表达方式。
2.2英语和汉语中语义指称性的编码形式
如上所述,在某些类型的语言表达中可以识别两个语义成分,即指称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专名、代词和指示词这三个语法范畴通常被认为是语义有指的,其特点是描述性语义相对较少,而指称性语义比较突出。它们的基本语义价值或功能被认为是直接引用或指向语境中的实体,而不是描述其与语境无关的任何属性。相反,有一些固有的无指表达式,如“none”、“no”和“nothing”,它们都用来否定相关符号所指的存在。另一方面,一些逻辑量词,例如“每个(each)”、“每一(every)”、“全部”、“两者”和“最多”,它们虽然需要背景集合的存在,但其本身也是无指的,因为它们指的是背景集合的子集,而不是集合中特定某个实体。所有这些逻辑量词在语义上都被认为是无指的。表1根据Fodor和Sag(1982)的讨论总结了英语主要语法范畴中表达式的语义指称特点。
表 1 英语名词性成分的语义指称性
语义有指 |
语义无指 |
|
有定形式 |
||
专有名词 |
|
― |
人称代词 |
|
― |
指示词 |
|
― |
the |
|
|
无定形式 |
||
a |
|
|
two, three(基数词) |
|
|
some |
|
|
several |
|
|
many |
|
|
few |
|
|
bare NP(光杆名词) |
|
|
部分量词 |
||
every |
― |
|
all |
― |
|
each |
― |
|
most |
― |
|
few |
― |
|
no |
― |
|
Fodor和Sag(1982)以及Parte1970和Lyons(1977)等许多语言学家认为,限定词“the”和“a”引入的有定和无定NP在指称性上是语义模糊的,既容易受到有指解释,也容易受到无指解释。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学家都同意Fodor和Sag(1982)关于表1中的描述。Ostertag(1998),Kripke(1979),Ludlow和Neale(1991)和其他新罗素派学者(neo-Russellians),基本上坚持了Russell,1905,1911,1919;Russell在(1905,1911,1918)中的观点是:只有专有名称,代词和指示词才是语义有指的,其他语法范畴中的NP在语义上是无指的。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承认语义无指的表达,通过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捕捉到的语用过程可以具有有指用法。尽管意见不一,但自Strawson(1950,1964)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除了词汇和语法编码的语义特征外,还要有语用成分,否则语言指称性的描述是不完整的,语言指称的综合表征需要语义和语用两方面的因素。我稍后会再谈这一点。
在这一点上还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被认为是语义有指的表达式(如指示词和人称代词)可能具有无指用法,如以下示例所示:
(1) HE who has a thousand friends has not a friend to spare, and HE who has one enemy will meet him everywhere.(朋友一千个也嫌少,敌人一个都嫌多)
(2) THOSE who can, do. THOSE who canrsquo;t, teach.(能者做,不能者教)
到目前为止,关于指称性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印欧语言的数据,在有指和无指表达的语法编码方面,德语和法语等语言的研究结果与英语的研究结果相似。汉语是一种与英语在遗传学和类型学上有很大不同的语言,考察汉语中的相关现象将丰富我们对指称性在跨语言多样性和复杂性中的语言编码的认识。
虽然英语和其他主要日耳曼语和罗曼语一样,从有定性的角度对名词的可识别性区分进行了语法化,但它并没有系统地规定如上所述的指称性区分。汉语和英语在可识别性的语法化程度上有所不同,正如Chen(2004)所阐述的那样。就正式的可识别性标记而言,汉语中的NP主要分为三大类:definite(定指的),indefinite(不定指的) 和 indeterminate(不确定的).不确定NP与定指/不定指NP的不同之处在于,无论NP在句子中扮演什么句法角色,后者都被解释为可识别的指称和不可识别的指称,前者主要取决于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来解释它们的可识别性。
在汉语中,指称性甚至比可识别性更不明显。表2总结了汉语主要形式范畴中NP的语义指称属性,其理论假设与Fodor和Sag(1982)基本相同。
表 2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语义指称性
语义有指 |
语义无指 |
|
定指形式 |
||
专有名词 |
|
― |
人称代词 |
|
― |
这、那 |
|
― |
“这、那” 名词 |
|
|
|
||
不定指形式 |
||
“一” 量词 名词 |
|
|
量词 名词 |
||
不确定形式 |
||
“几” 量词 名词 |
|
|
光杆名词 |
|
|
部分量词 |
||
每 |
― |
|
所有 |
― |
|
一切 |
― |
|
大多数 |
― |
|
多数 |
― |
|
少数 |
― |
|
与英语的情况类似,除了一些“固有”的有指和无指形式外,其他编码中的大多数汉语NP都可以有语用有指和语用无指两种用法,这将在下一节中举例说明。
3.语用指称性
3.1定义
语言指称性是一个语义概念,但实质上更是一个语用概念。语义学在严格解释该术语的基础上,主要关注与用户无关的、去语境化的表达意义。相反,语用有指的NP是说话人用来指代话语世界中与说话人有特定参照关系的一个实体或一组实体的名词短语。由于语言指称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19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439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