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物流配送外文翻译资料

 2023-07-21 10:07

英语原文共 6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农村物流配送

摘要: 只有包括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以及农村逆向物流,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物流。本文分析了农产品配送、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农村逆向物流;阐述了连锁经营应是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之一,而物流配送是提高连锁经营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尝试将这四种物流整合为一个配送中心。在构建农村配送网络时,既要考虑原有网络,又要注意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连锁经营,配送,新农村建设、农村物流。

一、背景

2006年《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并推动农产品市场质量和档次、包装规范化、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农村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有望改善农村普遍贫困的生产生活条件现状,让现代流通走进农村。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农村物流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农村分销链盈利模式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农村物流配送的具体商业模式;其次是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要考虑的因素;最后是结论。

二、农村物流的文献综述

A农产品物流

我国的果蔬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有1/4以上的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被消耗掉,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据统计,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途中腐烂,如此多的农产品足以支撑2亿人的生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年)。丁俊发(2005)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传统的食品经营企业、个体运输经营者、个体农户以及批发市场等组织,而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物流联盟、农产品虚拟物流组织等新的组织形式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认为,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理论主要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研究,大多是围绕概念、流通、必要性、可行性和政策机制进行描述性的介绍,属于理论研究的低级阶段。

B.农村物流的困境

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现状令人担忧。原来建立在农村的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在逐步退出或改变,处于“网破、线破、人松”的状态(高平军,2004)。由于农村日用消费品的供应渠道几乎被个体经营者控制,市场运作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获得了介入的机会。在农村,“日粮找个体经营者,日用品及时大套、大货跑县城”,成为农民无可争议的硬现实。在农村消费品供给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农村供销合作制的生存和发展也十分艰难(陈尧,2004)。赵玉国(2007)指出,农村市场往往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和批发地。随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虚假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周建勤、鞠松东(2006)指出,农村物流有其自身的特点。它覆盖地域广,单位物流需求面积小,物流需求分散,物流服务难度大;农村物流季节性较强,物流需求与季节性差异较大(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农村日用消费品)。农村物流方向性突出,运输车辆返程空车严重,迫切需要集中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物流运作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操作难度大。

为改变这一局面,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地区通过逐步实施连锁经营,建成以城市商铺为龙头,以乡镇商铺为骨干,以乡村商铺为主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的行政村和70%的乡镇。周建勤、鞠松东(2007)指出,实施“万村千乡农村市场工程”的任务是构建与农村相匹配的物流体系,没有畅通高效的农村物流体系,农产品难以商品化,难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难以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价格合理进入广大农村,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很难确保农民得到真正的、廉价的制成品,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指出,客观上,农村物流有需求(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主观愿望(农民和物流企业的共同愿望),外部条件有一定基础(交通条件和运输工具),因此,发展农村物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C假说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村物流意识从单纯的农产品流通,延伸到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村逆向物流(可再生资源和回报),而真正体现的是“农村物流”,但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借助连锁经营思想,规划和建立物流,完善农村配送网络。

三、农村连锁分销利润分析模式

连锁配送,可以减少搬回运输,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手段的效用,降低成本,合理有效地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在农村物流中,配送中心作为枢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农村物流中,配送中心作为枢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配送是在合理的经济区域层次上,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商品的选择、加工、包装、分区、组团配送等操作,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中心通过包装、仓储、信息处理等作业,接受农资生产企业、消费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各种大宗商品,然后根据附近的连锁卖场等需要,送往连锁卖场或农村人口集中地区。连锁卖场从农民手中采购的农产品,集中到配送中心,经过流转加工,推送到城镇居民手中。

  1. 功能

配送中心具有以下功能:

采购功能。配送中心汇总各单位订货计划,结合配送中心库存和市场供应情况,制定采购计划,统一向供应商采购货物。准确的订货系统有助于缩短与供应商的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处理过程。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简单加工、分类、清洗、计量、保鲜处理。同时,根据连锁店的要求销售包装商品。

存储功能。配送中心除集中存放农资商品外,为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农产品,应保持一定的库存储备,以备紧急救灾和减少损失。

信息功能。配送中心也是相关的业务信息中心,实际的运营经验和暴露的问题都可以在配送中心得到体现。根据计算机网络获取的订货信息,合理安排运输能力,从而提高车辆的实载率。

过滤功能。在配送中心检测,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可以从源头上得到控制。同时,配送中心可以很好的控制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的采购手段,保证流入农村市场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公平。

b .经济效益

配送中心通过加工、包装、分拣和装配等经营活动,增加商品的附加值,特别是农产品的附加值变得更加明显。此外,配送中心还可以产生如下经济效益:

降低商品的采购价格。配送中心采购批发,获得采购量大,采购价格低;统一配送,可以节约流通成本,让农村消费者得到实惠和实惠。

降低物流成本。配送中心使用电脑,统一验货,编码登记入库,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节约成本。农产品生产配送中心有助于实现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的流动,缩短配送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有效控制质量。配送中心往往直接与厂家进行采购,加上配送中心有长期固定的采购,供应商不敢向配送中心提供假冒伪劣商品,以免失去“大客户”,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它对农产品有严格的检测,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会及时处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提高顾客满意度。农村居民没有得到适当的成本效益或劣质产品。问题是,他们想退货,但因为渠道不畅,退货成本高。农村逆向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合理化农民的退货渠道,降低退货成本。

四、农村地区物流配送具体操作模式分析

A农产品物流配送

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主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购销网络体系。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和批发配送建设,将其建设与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流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批发市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加工企业与各类超市对接,搞活流通。指导农产品批发加工企业农产品直接向超市、社区市场、便利店等产品配送。超市、便利店可以直接从产地进货,也可以设立专卖店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营销联盟,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销售率。

农产品配送中心的基本模式是“三配送、一冷链、两通”,即农产品的三配送、技术配送,实行双向信息配送;一条冷链,就是建立自己的冷库和仓储中心,从生产到销售,把食物肉保存在整个仓库里;两个连接,一个是成员(包括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基地),另一个是连接需求端(包括批发商、大公司食堂、超市、宾馆、农贸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流通。浙江台州黄岩农产品配送中心就是这样的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通过订单集中优质农副产品果蔬等,进行科学经营、营销、配送,农业信息技术咨询、品牌推广等服务。

B.日常消费品的物流配送

根据县、乡、村市场在消费环境、消费水平、消费群体等方面的多样性,以及农村市场的广度、分散化等特点,形成了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模式,大力发展物流配送和特许经营。重点发展连锁超市、仓储式超市和加盟店。要抓紧形成和发展以市为依托、以县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地的新型农村商品零售网络。疏通商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保证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商品在农村市场销售。为农民提供更丰富、更安全的商品、更舒适的消费环境和更好的服务。一旦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他们的消费欲望就会提高,农村的消费市场就会得到刺激。

在大城市建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县城和集镇建立直销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是可行的。中心周边地区的小店将通过中心的配送、培训和示范成为其团员。借助连锁经营网络,在乡镇集镇推广连锁保险店是可能的。

成功的案例是江苏省“苏果”连锁企业。公司通过对农村传统供销合作制的改造,将城市超市模式克隆到县乡集镇。同时,将合作社体系的连锁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将消费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延伸相结合。它一方面将优质农产品销往城市,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以连锁配送体系为支撑的消费品超市,为农民提供价格低廉的商品。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的买卖问题,又可以解决农民的买卖问题。

C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

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农具等。要努力建立规模大、层次多、网络化、竞争秩序好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格局,但供销合作制仍是主要渠道。

在大城市建立大型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在县城和集镇建立农资超市是可行的。现有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点可以改造成多家连锁加盟店或直销连锁店。这样,全市范围内的现代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体系就要发展起来。

在运作上,要着力建立以大规模联合采购为基础、以配送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运作体系。这种辐射能力强的新的经营体制,可以使工厂和农民建立良好的联系。培育和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集团。生产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应当取得建立营销网络的许可。经营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企业,应当把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提供配送、加工、采购、技术提供、农具租赁等多种服务。这样农民就可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得到技术服务。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资料,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建立种子、农药、化肥、农具等生产资料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损害赔偿机制。这是一种为农民提供制度保障的方式。严格监管检查,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

D.农村逆向物流

农村逆向物流,是指在农村(县级以下地区),农村居民曾经生活、生产、退货、废品等有特色的有价值的物资,在逆向营销渠道上聚集起来,进行再制造、再利用或再利用。主要针对三类产品:

第一类是用于农业生产资料和化肥工业的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和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罐、箱、盘等。这些包装可以重复使用。二是可以再生产的物品,包括农具、农具的主要部件。收集后,这些零件可以进行检查和分类,以复制新产品。三是农民的返乡商品和闲置品。这些物品可以退回有回收能力的加工企业或转售。

农村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因地制宜、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提倡节约、安全、清洁、方便并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对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的改造,可以建立一系列与连锁店相配套的标准化回收站。配送中心负责回收物品的处理,将简单分类处理的资源交给再生资源公司。回收站、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公司“三位一体”,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五、农村物流分销网络建设因素

通过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绘制出农村物流配送双向流程图(见图1)。通过在农村建立配送中心,面对广大农村用户,根据农村风俗习惯和消费特点,开展看样订单、预约单、电话订单、上门配送;开通“快车道”和“直车”,将农业生产资料送农村,减少中间渠道,利用连锁商业的规模优势,尽可能降低农村商品采购成本;收购农副产品,并通过中心网络配送,加工后再配送至批发、超市;回收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是通过收益,完成双向流循环。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的服务网络运营商,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络工程”,其中包括四大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农资、日用消费品、农资、农资和农资,农产品和可再生资源。在构建农村配送网络时,既要考虑原有网络,又要注意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具体需要考虑:

1) 充分发挥基层供销合作社作用,加快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建立日用品、农产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配送中心,使之成为城乡商品流通的枢纽。参与并带领社会各界调整商业网点经营业态,推进连锁经营。根据农民和经营者的需要,将经营项目如通讯、医药、图书、农机和代理业务等服务、技术逐步纳入网络。整合资源,强化农业生产资料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网络功能,实现农业管理与技术的一体化。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日用品和农资及相关加工企业流通网络的作用,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构建新型农产品经营网络。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等业务网络。

2) 根据村庄、人口分布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605363],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